回想起十幾年前剛上大學時,對「教授」的稱呼充滿了敬畏和好奇,對他們下課走出教授後的行程更是一無所知。然而,隨著我在學術生涯中逐漸向上攀登後才逐漸明白,其實教授的生活遠比我們想樣中要忙碌得多,難怪他們有時候沒空回我電子郵件,而且對我們沒有準備的報告或會議如此生氣,因為我麼其實在浪費他們的時間。其實不只是教授,在尋求別人幫忙時一定要抱著感恩的心來尊重對方的時間。畢竟在對方的視野中,有比我們更重要的事物。這篇文章想要來談談理工科系的教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。
教授們的常見代辦事項
以往已經有不少針對高等教育機構內教職員的時間分配調查統計。以下這張圖表是2013以 Boise State University 的 30 位教授為樣本的週末與週間時間分配統計(Ziker, 2014b, 2014a)。可以看到週間主要的時間都用於開會、回信,與備課,而週末主要的時間則是用於備課、課程管理,與回信。

從以上的張圖表可以看出來:
- 教授們有排山倒海的電子郵件需要回覆。
- 由此可見,備課其實很重要,但週間被會議與回信佔用太多時間了,所以只能週末做。
- 除次之外,還有許多會把時間切割成小塊的瑣碎事情。
如果想知道教授們更細節的工作項目,還有更多文章在更廣泛地討論(Link et al., 2008; Milem et al., 2000)。以下先稍微舉例一些常見的工作事項。
一般
- 處理回不完的電子郵件。一天可能一百封以上。還需要去學校信箱領取實體信件。
- 好多會議要參加。有些是真的要參與討論作決策,有些是要等著被問問題,有些是要出席表示尊重。
- 有時候要參加消防安全演習與定期環安衛講座。
與教學有關
- 準備教材:有經驗的教授只需要更新教材即可,但對於新教授來說,需要花更多比較多時間準備教材。不只包含講義,還有小考卷與期中期末考題。上課前講義可能還需要試講練習,考題則還要出相對應的解答。雖然可以外包給助教或博士生,但是初期可能還是要親力親為。
- 回答線上課程平台學生的提問。
- 監考及和助教討論評分標準。
與研究有關
- 與博士生及博士後定期的研究會議。
- 撰寫和申請研究經費及補助。
- 實驗室週會。
- 受邀擔任口試委員。
- 學生問說要買 A 牌藥品還是 B 牌藥品。
私人
- 等等五點要接小孩放學。
- 禮拜六早上要幫女兒綁好頭髮,送她去芭蕾舞課。
- 周末有個跟親戚長輩的聚餐,可能會被問什麼時候要生第二胎。
- 最近都在忙,好久沒有練小提琴了,禮拜天來拉一下。
不同職位教授們的常見代辦事項
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,這邊想要就不同職位的教授,條列一些可能會需要處理的工作。有些可能會重複。
新任教授與助理教授的常見代辦事項
- 規劃學生休息室與實驗室的空間:
系上給的分派的空間都是空的還沒蓋好,需要聯絡辦公室裝潢廠商與實驗室裝修廠商 - 購買實驗儀器與設備:
依據實驗需求與預算跟廠商來回討論規格,以及跟不同廠商比價與議價。 - 如果有國外經驗,會被拜託去邀請國外講者參與學術會議。
- 主持研討會中的分組會議:
講者可能都是比較資深的教授,需要把開場介紹背熟以免得罪人家。講完沒人問問題要想個問題問,不然會顯得冷場。講者超時但對方是院士不敢催他下台。 - 閱讀排山倒海的大學入學申請文件及研究所入學申請文件:
第一階段有約 900人投,但我們要篩出 200 人進入第二階段。每份需要三位教授閱讀評分,系上三十多位教授有 27 位有空參與評審,平均每人要看 100 份。系上只給兩個禮拜要看完,所以一天要看十份以上。 - 研究所招生面試:
第二階段面試可能 200 人取 100 人,這樣分四組教授面試,每組三位教授要面試 50 人。每人報 15 分鐘的話一小時可以面試四人,一天八小時可以面 32 人。扣掉中午吃便當跟中間休息上廁所,這樣要面試快兩天。 - 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,來編纂大學入學考試的題目。
副教授與正教授的常見代辦事項
- 接任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位,處理所帶來的相關行政工作。
- 與產學合作的業界代表開會,討論需要協助的研究方向。
- 策劃和主持專業研討會或學術講座。
- 協助學院或大學的國際合作和交流計劃。
- 編纂系上研究所入學考的考題。
多系和聘、院士,及諾貝爾獎得主等級的大咖教授的代辦事項
- 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作為主講嘉賓。
- 與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合作,對特定議題提供專業意見。
- 參與制定系級、院級,或校級的預算經費分配與發展規劃會議。
- 與出版社合作,出版專業書籍或學術著作。
- 擔任學術獎項的評審委員。
在看過這些多樣而繁重的工作後,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教授總是忙碌不堪,他們的時間和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資源。以前常常抱怨教授怎麼都不回電子郵件,但實際上的情況往往是,他們的一天充滿了教學、研究、會議和行政工作,而這些僅僅是冰山一角。
比我們的信件重要的事情真的太多了,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和同理心。這並不是說我們的問題不重要,而是要理解在教授的多重職責中,我們的需求可能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教授的工作與時間管理
對於所有中高階管理者來說,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是一種技能,更是一種藝術。教授們則必須在教學、研究和行政工作之間找到平衡點,需要極高的時間管理技巧和自我調節能力。這裡有一些方法教授們用來管理他們繁忙的日程:
- 優先排序:決定哪些任務是最緊急和重要的,然後按優先順序處理。
- 時間塊劃分:將一天劃分成幾個時間塊,每個時間塊專注於一種特定的工作,比如研究、教學或行政工作。
- 學會說不:有時候,教授必須拒絕一些請求或機會,以保證他們能夠專注於最重要的事務。
比較工程師與教授的忙碌樣態
事情沒有做完的一天
在科技業工作過之後,我可以切身體會工作上事情做不完的忙碌感。基本上事情沒有做完的一天,永遠有工作相關的事情可以做,只是重要與緊急程度的差別。閒下來的時候會緊張,擔心是甚麼事情忘了做。不過工程師與教授的壓力稍嫌不同,工程師背後有小老闆在看,小老闆背後有大老闆在看。做不好不是被一路嗨賴上去就是一路被釘下來。教授的壓力則比較不一樣(Rosenhall, n.d.),主要是要對自己負責,幾年下來沒有厲害的發表,同事可能就會覺得這個人不行。
艾森豪矩陣(Eisenhower matrix)
面對排山倒海的事情,艾森豪矩陣(Eisenhower matrix)是一個能有效管理工作優先順序的方法。從下圖可以看到,事情被依照重要程度與緊急程度兩個維度被分成四類。重要且緊急的需要立刻處理,重要但不緊急的需要安排時間處理,不重要但緊急的可以委託他人處理,不重要且不緊急的可以刪除或是真的有空再做。

教授或高階經理人能應用艾森豪矩陣來有效分配其時間資源,並專注於對學術或公司發展最為關鍵的任務。舉例來說,教授可能將撰寫研究計畫定為「重要且緊急」,而將閱讀專業文獻定義為「重要但不緊急」。高階經理人則可能將處理突發產線狀況定義為「重要且緊急」,而將員工培訓計畫的規劃定為「重要但不緊急」。
透過這種方式,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,確保重要的工作得到適時的關注,同時也能夠避免因為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務而分散注意力。此外,將某些任務委託給其他人,或是決定不去處理那些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,可以讓釋放出更多的時間,來處理那些對長期目標更關鍵的任務。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,也促進了個人和組織的整體成長與發展。
工程師可以報加班,但教授不能
教授們,尤其是還沒獲得終身職的助理教授跟副教授,往往都超時工作(Milem et al., 2000)。很多時候吃完晚餐還要回到辦公室,或是把工作帶回家,哄完小孩睡覺後還要抓緊時間處理郵件。有篇文章甚至專門在講新任教授的時間管理建議(Ailamaki & Gehrke, 2003)。雖然臺灣大學有教職員報加班的流程(臺灣大學總務處, n.d.),但能報加班費的只有被規定要簽到退的人員才比較有可能。教授與博士後沒有規定要簽到退,所以難界定工作時數。況且事情都做不完了,應該不會有人花時間還去報加班。
學生如何更好地與教授互動
理解了教授的忙碌,作為學生應該怎樣更有效地與教授互動呢?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議:
- 預約時間:嘗試預約時間與教授會面。如果他們沒有回覆的話(通常都會這樣子),再考慮直接敲門提醒。見面開頭就三句話:自我介紹、說明目的,以及詢問教授有沒有時間。
- 會前準備:如果有榮幸跟不熟或是初次見面的教授談個五到十分鐘,其實是非常榮幸的。試想他一天中有幾個十分鐘可以給不熟的人。因此,充分準備是很重要的。如果要討論研究題目,最好準備完整的投影片(或至少八成完整),印出來幾張或是以平板筆電展示給對方看都行,因為之前寄給他的那一份電子檔可能已經被淹沒在郵件海中了。不用擔心說準備了 30 頁但對方只有不到十分鐘,其實他們也算是專家,投影片刷過去就大概知道重點了。而且呈現較多的準備也可以是一種誠意的展現。
- 明確溝通:在電子郵件中清晰、簡潔地表達你的問題或需求,並且記得署名,這樣教授可以更快地回應。在會面或通信時,直接進入主題,避免不必要的閒聊,讓教授可以盡快處理你的需求,然後讓他回到他的工作上。
結語
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忙碌著。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時間和努力,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有效、更和諧的師生關係。
參考資料
- Ailamaki, A., & Gehrke, J. (2003). Time management for new faculty. SIGMOD Rec., 32(2), 102–106.
- Link, A. N., Swann, C. A., & Bozeman, B. (2008). A time allocation study of university faculty.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, 27(4), 363–374.
- Milem, J. F., Berger, J. B., & Dey, E. L. (2000). Faculty Time Allocation.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, 71(4), 454–475.
- Rosenhall, J. (n.d.). How stressful is it being a professor at a top university? What do university professors do in their free time? Quora. Retrieved 2024-0204, from https://www.quora.com/How-stressful-is-it-being-a-professor-at-a-top-university-What-do-university-professors-do-in-their-free-time
- Ziker, J. (2014a). How professors use their time: Faculty time allocation. The Blue Review. https://scholar.google.ca/scholar?cluster=6041509412841821503&hl=en&as_sdt=0,5&sciodt=0,5
- Ziker, J. (2014b). The long, lonely job of homo academicus. The Blue Review.
- 臺灣大學總務處. (n.d.). 常見問題-1-報帳相關:加班費報帳如何辦理?. 國立臺灣大學總務處出納組. Retrieved February 4, 2024, from https://ga.ntu.edu.tw/cashier/main_ch/faqList.aspx?uid=81&pid=81
0 Comments